专家齐聚“将军县”,为“红安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凯发app平台

2024-07-18 10:32   李绍伦

红安网消息 7月16日,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处农艺师刘阿康、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绍贞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别之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总农艺师梅书棋等全国二十多位专家齐聚革命老区湖北红安,共同参加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双季甘薯高效栽培技术”成果推广活动,为推动该县“红安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近十年来,红安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发展红安苕为主的“1 5”特色产业,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

“红安苕”产业主要是从联农带农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安置农民就业带来经济效益,2024年红安苕种植面积28万亩,总产量58万吨,实行产值47.5亿元。产业链联农带农10万人,户平增收800元,壮大全县80%以上村集体经济,务工收入达450元/亩。同时当地加工转化能力大大增强,全县共有红苕加工企业37家,开发红苕系列产品100多种,加工转化能力突破24万吨,加工总产值突破20亿元,还为当地带来了税收。预计2025年底,全县红安苕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达到70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实现60亿元,其中加工总产值40亿元,户平增收1000元。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总农艺师梅书棋介绍,红安苕种植面积、规模和产量位于全省第一,全国第十六位。红安苕的比较优势明显。红安苕入选湖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二十强,红安苕产业链被列入黄冈市“十大”主导产业链。红安位于武汉都市圈的紧密圈层,有利于当好武汉的“后花园”“菜篮子”“果盘子”。同时也是全国红苕主产省市安徽和河南优质红苕的过境之地,是大别山地区优质农产品流通的中转站。红安拥有“两园一城”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新型产业园、食品科技产业园、武汉北健康食品产业城),已入驻红苕类加工企业36家,三大平台可容纳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千家。目前,中农联・红安国际农商城和鹏图冷链物流项目正在全力打造红安苕供应链供配中心。该县先后出台《红安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方案(2021—2025年)》《红安苕产业链实施方案》及奖补方案等政策,从2019年开始,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奖补资金对红苕产业链给予奖补激励。

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停介绍,双薯种植模式,是湖北省农科院在红安推广实验的红薯新模式之一。可以实现双薯双过万。一是产量过万,两季红薯可以实现产量一万斤以上。二是收入过万。农民亩均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在二产方面,我们第一季红薯于七月底收获,可以弥补全国7-8月没有红薯销售的空档期,延长企业加工时间,提高效率。在三产方面,我们鲜食红薯提早上市销售。同时我们开发了“红薯冰激凌、红薯蛋卷、红薯热干面、红薯馒头”等新品种,进一步扩宽了销售渠道。今年,我们争取国家中彩项目支持建设红安苕高温愈合中心、红安苕系列休闲食品加工中心、红安地标优品展示和电商销售中心,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红安县红薯产业发展能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024年,预计全县红薯种植面积28万亩,产量58万吨,实现产值47.5亿元。目前,红安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按照红安苕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产业链、构建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红安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红安苕总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60亿元,其中加工总产值40亿元。联农带农12.8万户,户平增收1000元。

“红安苕”是全国第一个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红安苕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是强县富民的“致富苕”。区位优势:红安位于武汉都市圈的紧密圈层,有利于当好武汉的“后花园”“菜篮子”“果盘子”。同时也是全国红苕主产省市安徽和河南优质红苕过境之地,与河南、安徽等地距离在200公里内,是大别山地区优质农产品流通中转站。

与会人员参观了高桥镇双季甘薯种植基地。高桥镇党委书记王洪波介绍说,高桥镇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开国将领陈锡联、王近山等18位开国将领的故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色美丽乡村镇、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湖北省旅游名镇。高桥镇正在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主要建设红安苕育苗扩繁基地(50亩)、红安苕休闲食品加工中心(3000平方米)、高温愈合中心(3500立方米)、红安苕地标优品展示和电商销售中心(300平方米),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红安县红薯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