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回响》| 特殊的墓碑-凯发app平台

2020-11-17 15:27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与红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一档广播节目,由讲解员讲述红安革命故事,用声音带领广大的听众朋友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感受红安红色文化,弘扬红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主持人: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里,每一座纪念碑、每一个烈士墓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英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讲解员周颖来到我们直播间。

周颖:革命烈士纪念碑对于当代人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作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对教育后代和改善社会风气有着正面宣传的作用。本期,我讲述的红色故事是《特殊的墓碑》。

(黄麻纪念园讲解员 周颖)

周颖: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向大众讲解红色历史,是我的使命和担当。我们应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特殊的墓碑

松柏苍翠寄哀思,丰碑永驻慰英魂。在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观音山顶上,耸立着一座纪念碑,碑高2米多,碑身和基座都是用红砖和水泥砌成,碑的正面是开国少将秦光远将军亲笔写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碑的背面镌刻着55 位烈士的名字,这座墓碑就是秦光远将军自费修建的。

1913年10月31日,秦光远将军出生于观音山下的向家洼。16岁那年,向往光明的他同本村55名青年一起参加了红军。从此以后,无论经历什么艰难困苦,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无论遭受多少挫折坎坷,他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爬雪山、过草地,万里长征,他勇往直前;打白匪、抗日寇,九死一生,他冲锋在前;搞建设、管后勤,任劳任怨,他屡建功勋。当党和人民多次给他荣誉时,他总是坚辞不受。他说:“我参加革命也不是为了荣誉,更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当年那些和我一起参加红军的55名兄弟,全部都牺牲在战场上了,我是唯一的幸存者,想起他们,我只有拼命工作的资格,哪里还敢接受荣誉呢?”

秦光远将军从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岗位退下来后,有了空闲时间,每年都会回村看望乡亲们,看看家乡的变化,每次他都会自掏腰包买来慰问品送给当年一起参军的战友亲人。

1994年春,秦光远将军在走访55位战友的亲人时,看到有的家庭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心情十分沉重,他眉峰紧锁,思绪万千,眼前浮现起当年参军的情景,领头的兄弟一声吆喝“要想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跟我走!”55位战友二话不说,毅然决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今65年过去了,可是乡亲们还是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秦光远将军的内心十分难受!初心仍在,但理想还没实现;虽已退休,但责任仍在肩上。他萌生了两个心愿:在有生之年捐资助学,帮助家乡建学校;为55名烈士立一座墓碑,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拼搏进取、一往无前!

1994年8月1日,墓碑建好了,那一天秦光远将军从武汉赶到观音阁村,虽然身体不如从前,在后辈们的搀扶下,他一步一步攀上观音山。

青松翠柏下,秦光远将军久久伫立在墓碑前,双眼噙满泪水,凝视着墓碑上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仿佛在与每一位老战友倾心叙谈。

秦光远将军的心愿终于完成了,但是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再也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观音山。2002年9月,秦光远将军带着未竟的遗憾离开人世!

家乡人民没有辜负将军的期望,发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在脱贫攻坚路上克难奋进,终于在 2018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红安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这座特殊的墓碑进行了重新修复,观音阁村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网站地图